張廖家廟:位於逢甲大學附近,幾時老舊的建築拆去,
才讓這紅磚牆藍色燕尾脊的建築,在福星路上就能看見,
走進小巷,拿起框在小木門上的鐵絲,推開木門進來參觀.
我貼著牆,把小小的月眉池拍得很大.
屋樑上具有鎮邪和穩定大樑作用而造型奇特的獅座,
這是別的宗祠,家廟少有的.
這兩幅門前的石壁畫令人感動特別不同,不同於一般所講究的是莊重威嚴,而這兒多了點祥和.
小老虎,小祥龍像是一幅親子圖般.
樑上的彩繪已經有點斑駁,淡淡地色彩訴說地它走過一些年代.
走進了家廟,總會有這種感覺,上一代默默地告戒著下一代,
要光宗耀祖,光大門楣.
張廖家廟以藍、黑色系為主,中庭牆上「萬年不斷」、「囍」等黑色幾何圖形,是對子孫祝福之意.
|
|
精緻的木刻裝飾,藍漆圓窗配以灰色條紋的萬字圖案,是一種很協和的搭配,
樸素之中又不失莊嚴,簡約之中又不會讓人感到單調.
弘揚祖德,簡單的四個字,卻感覺到是好沈重的負擔.
家廟中的黑柱,這種與神廟有所區別,不敢逾越的謙卑態度,代表崇敬神明.
清武衍慶:明白地訴說地,張廖姓氏的由來.
不可忘了感恩圖報,更不可忘了自己的祖先.
承祜堂前,左右門上刻著左昭右穆又是什麼意義呢?
原來是尊循是古禮,相當重視父子、遠近、長幼、親疏的輩分關係,不可混亂.
張廖家廟保有著傳統紅廟,黑祖庴的傳統,正殿、過水和圍屋外牆都漆成了黑色.
但是比較特殊的是張廖一派原居於漳州,理應屬閩系,
然而祖廟建築卻採取類似傳統客家建築的「三堂兩橫」式格局,
並增建圍屋,成為完整的「三堂兩橫加圍屋式」建築群體.
揉合客家建築特色,極具建築與歷史意義的祖廟.
過水中穿梭,處處都是美的角落.
祖廟外的圍屋,圍屋的牆面面漆成了黑色,和白色的窗成了強烈的對比.
而為什麼要用黑色呢?
華南地區有著「紅宮、烏祖厝」的習俗,
也就是神廟才能用紅色,祖厝以黑色為基色,
在客家常民百姓的觀念中,黑色與藍 (靛)色是神聖空間的顏色.
遠處看著張廖家廟,這兒有著屬於它的故事:
張廖氏的發源始於福建詔安縣官陂,根據張廖家的族譜記載,
元順帝(公元1341~1364年)時,白蓮教 猖亂,
官陂始祖張愿仔(字再輝),為張天正之第三子,避居官陂以教書為業.
遇恩公廖化(又稱廖三九郎),唯單生一女名大娘,品行端正,事親至孝.
廖化見張愿仔忠厚風雅,贅為東床(張愿仔入贅時兼養子,改名為廖元子).
廖化視張愿仔為親生,把所有產業交於他處理.
廖公仍恐百歲后忘廖還張,故向愿仔公立答曰:「得我業而承我廖者昌,得我業而忘我者不昌曰」,
愿仔公亦譽曰:「生當姓廖,死必歸張」.
明洪武八年(西元1375年),廖元子四十八歲,獨子廖友來出生,友來未冠之時,
廖族有親眷犯國法而逃獄,以舊社會律法的規定,往往株連九族,因此連累廖氏全族.
此時廖元子就以廖氏身分與官方申辯,因此使官司拖累多年,
不料官訟多年於明洪武二十五年(西元1392年)官事清白結案,
廖元子年事以高,在返家途中患病垂危,臨終囑咐廖友來:
「吾深受汝外祖父母知遇之恩,欲捨命圖報,未能如願,
汝當代父報答,子孫生當姓廖,以光母族,
死當姓張,以存子姓,生死不忘,張廖兩全.」
汝父原住清河云霄和尚塘,姓張也,因來平寨入贅廖家,
原籍有祖業,汝以后應回祭掃宗祠,
為人子當思孝道,廖家公媽更不可忘,生事死葬時,應如汝父在生一樣.
故此代相承,于戶籍書廖,神主則書張,因稱死張活廖者,緣故此之由也.
廖友來謹承父志,以張承廖,並立誓
凡我子孫,生則姓廖,歿後書張,不違祖命,以報廖分之德.
張元子死後,廖友來奉父神主往廖姓祖祠,廖族善意奉還,
廖友來轉奉神主往雲霄西林張姓祖祠,並將張元子遺囑告知親族.
張族嘉勉曰「生廖死張,是一嗣雙祧,宜自立一族以光張廖門楣」,
賜祠堂堂號「崇遠堂」,
後用藍轎八台鼓樂送張元子神主牌回官陂,
廖友來並將官陂故居中廳改為祖祠為父祖立祠,
奉父為「張廖」始祖,自己改名「張廖友來」,自立一族「張廖氏」.
延伸閱讀:張廖根源
廖皮張骨之張廖人
用心看台中_張廖家廟
留言列表